安全共建︱建筑施工成为第二大事故集中多发领域,时刻警惕这“五大伤害”!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安全共建︱建筑施工成为第二大事故集中多发领域,时刻警惕这“五大伤害”!

 

近日,应急管理部通报了一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一季度发生42起涉及10人以上的涉险事故,主要集中在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以及城市燃气方面。从事故总量上看,建筑施工事故仅次于道路运输事故量,成为第二大事故集中多发的领域

二季度,生产经营活动将全面进入旺季,各类风险因素叠加,安全生产工作须臾不可放松,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

 
安徽:在建房坍塌

4月22日,安徽阜阳市颍上县江口镇林圩社区发生农民在建房意外倒塌事故,3人当场死亡,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受伤。经初步调查,该事故系吊车司机操作吊车浇筑混凝土时操作不当,吊车车斗意外碰到在建房屋构造柱,导致墙体倒塌。目前,肇事司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黑龙江:高处坠落事故

2023年5月16日上午,黑龙江哈尔滨市道外区一施工现场,一名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不幸身亡。

 

 
浙江:吊车倾倒事故

2023年5月8日,浙江嘉兴平湖市一新建项目工地在塔吊拆卸过程中吊车发生倾倒,导致吊车驾驶员一人死亡,并造成两辆路边停靠车辆损坏(车内无人

 

 
河南:施工机具伤害事故

2023年5月1日,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春江花院1#-3#、5#、6#、9-1#、9-2#楼及地下车库项目发生一起施工机具伤害事故,造成1人死亡。

 

 

 
 
广东:工地触电事故

2022年4月25日,广东深圳罗湖区东晓街道辖区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总承包Ⅰ标木棉岭片区01-02地块机电安装项目工地发生触电事故,造成1名施工人员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杨进某安全意识淡薄,在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未对事发照明灯电源进行断电,也未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情况下,违规违章进行事发照明灯维修涉电作业。

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

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

“五大伤害”事故

那么,如何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一起来了解下吧

01
坍塌

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伤害、伤亡事故。

建筑坍塌有哪些预兆?
 

地面突然下陷、空鼓或裂缝突然加大;

承重柱、梁、板或墙体出现严重裂缝,并持续发展;

承重柱、梁、板或墙体产生过大的变形,木构件或连接部位严重腐朽或已被蛀蚀;

墙体或天花板表层突然大面积剥落、脱落;

房屋突然发出异常的声音,如“噼啪声”、“喳喳声”、爆裂声等。

02
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又叫高空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如何预防高处坠落?
 

要避免高处坠落事故,必须配齐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它们被称为建筑施工的“三宝”。

高处作业人员,一般一年需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神经病、癫痫病的人,不可从事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符合规定,不可赤膊裸身。作业人员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绝不能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攀登和悬空作业(如架子工、结构安装工等人员危险性都比较大,对此类人员应该进行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后再持证上岗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该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也不可妨碍通行和装卸。

 

防高空坠落的“法宝”
 
 

<上下滑动 查看更多>

03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的物体在惯性力或重力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如何防范物体打击?
 

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应根据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辨识情况,要求作业人员规范佩戴安全头盔;对使用砂轮、切割、敲击等可能产生飞溅物的设备的作业人员,应督促使用防护面具。

确保设备物件有效固定:应使用螺栓、安全锁或其它固定装置有效限制设备及物件的非正常移动,确保处于安全稳固的位置,严防坠落、倾倒、滑动等。

实施危险区域安全隔离高空、起重、吊装等要划定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护栏,严防无关人员进入。

严密防范高处物品坠落高处作业常用工具应按规定放在工具袋内,严禁从高处往下抛掷物品或向上递送工具,科学安装防坠栏杆或网罩。

规范开展安装拆除作业高处安装或拆除作业的下方应设置警戒隔离区域,禁止人员通行或逗留,不得上下同时进行安装或拆除作业。拆除物件应平稳堆放,严防倾(滑)倒伤人。

加强日常安全风险防范培训从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岗位物体打击风险的辨识管控,及时排除失稳的货物、松动的零部件、不牢固的物品、不稳定的设备等安全隐患。

04
机械伤害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如何防范机械伤害?
 

“四必有”

有轴必有套:有转动的滚轴要有防护套,防止员工头发、衣领、袖口等被卷入造成伤害,如车间流水线线头的滚轴、车床的传动轴等。

有轮必有罩:有皮带轮、齿轮、链条的传动危险部位,必须要有固定式的防护罩,如钻床的皮带轮、自行车的链条部位等。

有台必有栏:有台沿、临边的设备及辅助工具沿边上必须要有护栏。设备平台高度超过1.2(含)米,要设置防护栏;高度在2米以下护栏不低于0.9米,高度在2米及以上护栏不低于1.05米,如大型的注塑机加料平台等。

有洞必有盖:设备上有孔、洞的位置必须有盖子,如啤机侧面的孔洞。

●“四不修”:

带电不修:在带电设备检修,或需要进入设备内部维护清理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悬挂”正在检修、禁止合闸“的警示牌,防止运动部位启动或引发触电事故。

带压不修:在设备检修时,除了断电外,有压力做为驱动或拆除带压力容器时,必须先泄压后才能操作。

高温过冷不修:设备上有高温或过冷区域时,必须先恢复常温后方可维修,防止烫伤或冻伤。

无专用工具不修:在检修拆装时,必须使用设备配套原装的专用工具,防止损坏设备或工具受力飞出造成伤害。如拆除注塑机射嘴时,须使用自带工具,严禁在工具上加装套筒或借助行车拆除。

●“四停用”:

无联锁防护停用: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上,未安装两种及以上的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备必须停用!这些装置保障我们的肢体部位不会接触设备的危险部位,所以安装必须规范,严禁私自拆除、屏蔽!

无接地漏电保护停用:外壳未接地或未安装符合要求漏电保护开关的,用电设备要停止使用!如生产使用的用电设备涂层烘干箱外壳要接地,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

无岗前培训停用:操作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如冲床、注塑机、压铸机等)的员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上岗前未进行安全培训或考核合格的,要停止使用。

无安全操作规程停用:设备如果没有上岗前、作业过程中及作业后的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停止使用。注意:作业前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检查安全装置有效性,作业过程中发生故障必须停机断电请专业人员检修等,安全操作规程不是作业流程,表述要通俗易懂。

05
触电

触电是指当人与电有直接接触时,感受到疼痛或甚至受到伤害的意外事故。

如何安全用电?
 

电气作业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作业。作业时要穿戴工作服,佩戴绝缘鞋、绝缘手套等劳保用品,高空作业扎好安全带。关键部位要做到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定期对线路及电路进行检修,老化的电线要及时更换;按规定对相应设备做好跨界片连接及接地装置。

●不准带电作业,不准乱接临时电线。如生产急需临时电源,必须办理《临时用电票》,由电工接线,并按规定架高和绝缘。

●电气人员做好日常巡检和交接班,雷雨天气要加强巡检,每班要对现场临时电源线检查一次;固定电源线路做好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

岗位职工在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备

非电气人员严禁私自触摸、拆卸和检修电气设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024年5月16日 11:32